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7年9月24日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9月24日在洛阳召开。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洛阳落地生根,致力打牢维护核心、看齐紧跟的思想政治基础,致力保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致力营造团结奋进、喜迎盛会的舆论氛围,致力构建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实施方案》。李亚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袁永新同志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就《中国共产党洛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草案)》和《实施方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起草说明。
全会认为,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出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洛阳的关怀、支持和厚望。
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大部署,是落实上级要求的政治责任、是服务全省大局的实际行动、是提升洛阳实力的重大机遇、是顺应人民美好向往的具体体现,对推动我市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市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提高站位、牢记重托、不负使命。
全会指出,去年以来,市委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谋划推动“十三五”发展,提出了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认真落实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发展思路,推出了九大体系的60个重大专项和一批重点项目,实施了“964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洛阳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事业思干、发展思变的局面更加巩固。但加快发展、转型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产业结构不优、新的动能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等深层次问题还比较突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振奋精神、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努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
全会强调,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洛阳的战略定位,是对洛阳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洛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动能转换,更加注重补齐短板、厚植优势,更加注重全面提升、统筹推进,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着力增强转型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着力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着力厚植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着力打造融合发展新名片,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着力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着力走好城镇化发展新路子,致力到2020年,全市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支撑全省发展新增长极的作用日益彰显,基本建成创新活力迸发、经济动力强劲、人文魅力彰显的现代化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会指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围绕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抓住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等契机,用好省市合作设立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布局、向技术链高端递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要科学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依托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明晰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集聚关联企业,集成构建产业生态圈。要着力做强市场主体,坚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双赢并进”,以深化地企合作为抓手,大力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发展格局。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提高准入“门槛”,严把质量关口,持续推进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要积极提升基础能力,建设全国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为重点,以推进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补齐短板、打开通道、提升枢纽、优化布局,加快完善交通体系,着力打造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实现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的转变。要协同推进航空、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积极构筑公铁集疏、陆空衔接、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新优势。要大力发展公铁、陆空多式联运,将洛阳打造成豫西北地区工业品、消费品集散中心,以大交通聚人气、增物流、促发展。
要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力,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双修”、县城建设提质等机遇,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加快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体系重大专项,着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生态型、融合型、适度型、集约型、高效型城镇化新路子。要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四级联动”城镇总体布局、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优化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空间发展格局、强化南部四县的生态保育和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要突出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规划即法”,高标准做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把好山好水、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着力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空间格局,塑造古今辉映、板块互簇、山环水润的城市风貌。要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五大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四河三渠”综合治理等工作,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要抓好功能配套,统筹宜住、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等环节,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要发挥特色优势,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坚持洛阳特色、华夏气派、国际水准,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彰显文化优势、推动文旅融合、突出国际知名,在保护传承中留住文化根脉,在开发利用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名片。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以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为抓手,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展示,持续推进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由“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要以自美其美的底气、美人之美的胸怀、与人共美的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合作,持续办好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提升洛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要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为引领,以实施现代创新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大力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军民企地对接转化、市场化运作和人才成长“四个通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动产学研金政“五位一体”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强化自创区龙头带动,推进自创区、自贸区“两区同建”,统筹抓好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等工作,争当全省创新发展排头兵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头羊。要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认真落实“1+4”人才政策文件,使洛阳真正成为创新资源集聚之地。要着力破除制度瓶颈,加快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要强化开放带动,建设“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推进现代开放体系重大专项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双向深层开放格局。要高水平建设自贸区洛阳片区,积极申建洛阳西工综合保税区,统筹抓好航空、铁路、公路口岸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实施铁路货运通道“东联西进”计划,使洛阳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要重点推动引进来、积极稳妥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精准招商、扩大产能合作和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推进豫西北各市联动发展,做大开放经济。
全会强调,要谋定而动、务实重干,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市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研究重大事项、作出重大决策、协调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思想,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研究制订工作推进计划,左右协调、上下联动,形成强大合力。要持续倡树“清新简约、务本责实”作风导向,凝心聚力、真抓实做,以“钉钉子”“透竹竿”精神狠抓落实,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政治过硬,把讲政治、顾大局作为硬要求、铁纪律,坚决贯彻、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要措施过硬,以符合规律性、体现针对性、具有实效性的硬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作风过硬,以敢于担当的勇气、攻坚克难的拼劲、一线突破的方法、务求实效的机制,完成“硬任务”、啃下“硬骨头”。要干部过硬,对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坚持“讲忠诚不忘本、讲担当不推卸、讲能力不迷乱、讲实干不漂浮、讲底线不逾越”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干部队伍。要保障过硬,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不断筑牢初心,严肃党内生活,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反腐倡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