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钧故居位于河南省新安县北冶镇西地村前北斗组,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平方米。韩钧故居始建于清末,故居有上房石窑三孔,东西厢房各两间,二门楼一个。韩钧父亲韩五桂后将他人南屋(倒座)三间及大门楼买下,成为一个完整宅院。
韩钧,原名韩永青,乳名恒子,出生于1912年,为杰出的共产主义革命将领,被毛主席称为“娃娃将军”。1918年韩钧在本村上私塾,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成诵。1923年他在新安县刘黄小学学习,开始接触到新文化科学知识。1925年他考入洛阳省立第八中学,学校有个国文教员叫黎锦明,常常传授一些新文学作品,对韩钧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时,从乡下来的学生,被视为“乡巴佬”,受到官宦富豪子弟的歧视,性格倔强的韩钧奋力抗争,被校方视为“不轨”,第二年暑假即被校方勒令退学。1926年韩钧改名韩永信考入洛阳省立第四师范,他仍然喜欢文学,接触到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中作家的作品。他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微飘社”,研究白话诗歌,曾向同乡、也是同学邓两峰介绍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小仲马的《茶花女》等书籍。在洛阳四师学校内,各种政治派别斗争很激烈。在进步教师孙席珍、马子任的影响下,韩钧与同学王若愚(张漫萍)、赵悔深等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放假期间,他到郑州、开封搞社会调查,参加“反军阀”、“要民主”的群众运动。
在中学时期韩钧学习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参加了多次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1932年他参加学生“八一”大游行被反动军警逮捕入狱,在狱中表现了革命者的政治气节。经过一年多监狱斗争的考验,狱中地下党组织决定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他在党的营救下出狱,参加了以薄一波为首的中共山西统战工作五人委员会,1937年5月,他组建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规模发展到11个团2万余人。在韩钧的影响下,新安一带先后有3批200余名热血青年奔赴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这些同志后来大都成为国家的中高级干部。1939年韩钧在晋西南发动新军反对阎锡山反共降日阴谋的武装斗争,并取得胜利。1940年1月,韩钧任决死二纵队司令员、党委书记兼晋西北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6月,“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成立,韩钧任司令部秘书长,协助贺龙司令工作。
韩钧故居
1944年5月,豫西沦陷,中共中央为开辟河南敌后战场,发布向河南进军的命令,在延安成立河南区党委与军区,韩钧任党委委员。11月,中央决定派河南区党委副书记刘子久、区党委委员韩钧带领干部队和部队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出发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们,鼓励他们到豫西“一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12月24曰,刘子久和韩钧率领干部队和晋绥六支队到达新安县,与先行进入新安的太岳军区刘聚奎部队会师,在黑扒村召开会议,研究制订了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计划,并迅速向渑池、陕县、宜阳、洛宁进军,有力打击了日伪军,使之龟缩于县城据点:他们消灭了一些不事抗日、专门坑害百姓的地方土顽,收编了愿意抗日的地方实力武装,很快打开了豫西敌后抗战的局面。
1945年元月,中共豫西二地委、豫西二军分区、豫西二专署成立,韩钧任豫西二地委委员、二分区司令员。这时,各县、区人民抗日政权先后建立,东起新安,西至观音堂一段铁路被人民抗日武装所控制,创建了—块近30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5月26日,原收编的渑池上官子平部,乘八路军主力外出剿匪之机,率先叛变,杀害共产党员和八路军干部数十人,接着陕县、洛宁一带相继叛乱,根据地的工作受到严重挫折,史称“豫西事变”。事变发生后,韩钧迅速调回主力,在陕县、渑池、洛宁等地与顽军作战,很快平息叛乱,稳定了根据地的形势。
曰寇投降后,豫西二分区奉中共中央之命,实行战略转移,韩钧率部由新安县北渡黄河回到太岳军区。太岳河防支队成立后,韩钧任支队司令员。1945年12月,任太岳四纵队副司令员;1940年元月任“军调处”临汾执行小组共方代表:1947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岳四纵队成立,韩钧任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1月,国共两党签署停战协定,成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全国各主要战场也先后成立了执行小组,韩钧任军调处临汾执行小组共产党方面代表,带领工作组前往国民党盘踞的临汾城,在谈判桌上和美国、蒋介石、阎锡山的代表斗智斗勇,出色完成了任务。7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解放战争开始,韩钧奉命回到部队,协助陈赓指挥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晋东南地区的疯狂进攻。1947年8月,太岳第四纵队奉命向豫西进军,韩钧率部强渡黄河,挥师南下,连克豫西各县,直扣潼关,切断陇海铁路以配合西北战场的大反攻,继而挥师向东,转战豫西南,策应活动在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这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刺向国民党蒋介石心脏的一把利刃。11月18曰,陈谢兵团前委决定成立豫陕鄂后方工委,韩钧任书记,中旬,豫陕鄂军区成立,韩钧任司令员。
1948年率部两次参加解放洛阳战役。5月,因病到石家庄休养。12月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元月,随叶剑英在北平西山指挥作战。不久,他作为解放军代表,参加和平解放北平谈判。北平和平解放后,韩钧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兼军管会秘书长,积极协助市委书记彭真、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为接收、改造旧北平而日夜工作,因劳累过度,宿疾复发,于1949年3月23日逝世,葬于北平西郊万安公墓,英年37岁。
杨献珍同志受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委托,给韩钧撰写碑文,彭真同志审阅,碑文最后说:“韩钧同志自参加革命以来,经历法庭、监狱和战场的考验,一直是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贞而优秀的战士……”
1989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的《韩钧同志传略》一书,由老一辈革命家彭真题写书名,薄一波作序,刘澜涛、张平化、周仲英、刘有光、薛明、戎子和、杨少桥、乔明甫题词,书中翔实地再现了韩钧同志英勇战斗的一生,可以看出韩钧为革命建立的不朽的丰功伟绩。
2007年韩钧故居被命名为洛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