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党史人物故居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类别 > 党史人物故居

赵文甫故居

  • 介绍
  • 图片
  • 音视频
  • 解说词

      赵文甫故居位于新安县五头镇河北村,始建于19世纪末期,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现大门、主体及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房顶及门首有不同程度损坏。

      赵文甫(1913—1990),原名赵文渊,字漪泉,新安县五头镇河北村尤庄人,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七年私塾,三年高级小学,1930年考入洛阳明德初中。1934年考入河南省立辉县百泉乡村师范学校,在此期间,先后发生了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和拥护。赵文甫在百泉师范学校受到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和爱国主义教育,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他和一些进步同学在校内外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他与进步同学乔景楼、傅尚普、王福义、穆欣、吕英等组织“新垦文艺社”,该社成员有20多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组织起来以后,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进步思想,运用文艺武器,反对国民党妥协退让政策,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新垦文艺社”的成员节衣缩食,自筹经费,在进步教师的资助下,自己动手在郑州出版的《大华晨报》上开辟《新垦》文艺副刊;同年春,借漯河《警钟日报》副页创办《向实》周刊。7月又在开封编辑出版《海星》文艺月刊。《新垦》和《海星》都是由新垦文艺社主要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之一赵文甫任主编。这些刊物发表的作品打破了河南大地令人室息的黑暗统治局面,喊出了抗日救亡的时代强音,在当时中原进步青年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河南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新垦文艺社的大多数成员,同赵文甫一样,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许多人先后加入 中国共产党,有的人如傅东贷、田发育和巫芝兰等为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事业光荣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37年7月从百泉乡师毕业,8月应聘到洛阳教书,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愿望,积极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经过地下党组织的考察和了解,同年10月由河南省委委员沈东平和李品清介绍,赵文甫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沈东平与他进行了认真严肃的谈话,并举行了简短的入党仪式,赵文甫庄严宣誓,从此,开始了他职业革命者的生涯。

赵文甫同志故居.png 

赵文甫同志故居

      入党之后至1940年3月,赵文甫在洛阳、宜阳从事党的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先后历任中共洛阳城区街道支部书记、洛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城区区委书记等职,并先后在明德初中、河洛初中、复旦中学和宜阳县师范附小任教,作为职业掩护。在中共豫西特委和洛阳县委的领导下,他广泛发动学生,以各种方式积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带领由学生组成的话剧团、歌咏队,到洛阳城乡巡回演出,把抗日救亡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在此期间,他还组织输送了几批进步青年学生到延安去,他所在的复旦中学博得了“小延安”、“小抗大”的美誉。1940年3月奉调至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过县委书记、特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书记、抗日自卫团长职务。1942年11月后,担任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区委组织部科长、副部长。

      抗战胜利后,奉命到淮海解放区,后随华中分局转到山东解放区作支前工作。1948年春他任南下干部“长江支队”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不久调中原解放区,他先后担任中原局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中共豫西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中共河南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建国初期,他相继担任河南省政府委员、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省纪委副书记、人事厅厅长、省委组织部长、纪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第二书记。在河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他连续当选第一副省长,在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后他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他还致力于中共地方党史工作,先后担任河南省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党史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他还当选为中共第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赵文甫于1990年12月因病在河南郑州逝世,享年77岁。


主办单位:豫西红色基地联线

Copyright © 2019 豫西红色基地联线(洛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45751645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