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纪念设施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

  • 介绍
  • 图片
  • 音视频
  • 解说词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又名“养士学校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新安县仓头镇养士村村部,建筑占地面枳6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0平方米,隶属于仓头镇养士村。1988年初建,2004年进行了完善,2009年8月15日在县、乡关工委和养士村的共同努力下迁址至养士村部,保存有地下斗争时使用过的桌椅,有专门陈列馆。经迁址和续建的“养士学校革命活动纪念馆”是全县七大(南李村仙桃、五头镇马头、正村中岳、北冶龙泉、南大山烈士陵园、韩钧故居)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附近有小浪底库区鹰嘴山风景区。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png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全面记载了1938—1948年中共地下党在新安养士学校以教师身份为依托建立情报站、联络站和交通站,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在日伪军的铁蹄下了解敌情,秘密工作的革命历史。同时再现了1940年2月至1941年7月中共新安县委在此领导指挥新、孟、洛革命斗争的情景。在这次续建中增添了当时地下党组织办公用的桌、椅等文物。纪念馆的迁址和再次完善为全乡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提供了一个重要场所;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热情、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为青少年学习和发扬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提供了一个重要课堂。

      在2009年8月15日完成纪念馆迁址后,8月21日县关工委组织县老促会、老干局、教育局等领导到馆进行了督查指导;8月24日县关工委组织原县四大班子秦俊才、王正辉等领导和县经济顾问李廷魁到馆进行了督查指导;9月10日县关工委组织的各乡镇、洛新关工委、县老促会、全县8个重点村等43人的现场会到馆进行了参观;10月12日市关工委、老促会组织的“全市老区革命历史展示室现场会”130多人又到馆进行了参观,在接待外界对馆进行参观活动的同时,乡关工委和养士村双委又组织了养士小学100余人,干群2000余人,全乡支书、村长40余人,乡离退休干部165人到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使青少年激发了爱国热情,决心奋发学习,报效祖国;在职干部,离退休干部重温了党的历史,激发了工作热情和生活信心,表示要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以告慰革命前辈在天之灵。

 

      附录:

豫西革命堡垒——养士学校

      养士学校位于洛(阳)孟(津)新(安)三县边缘结合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1938年春,中共党员王嵇康,李清汉在养士学校任教,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养士学校逐渐成为我党在豫西地区的坚强阵地。

      领导学生运动,发展革命力量,1939年初,中共党员韩耀力由陕北“青年训练班”学习后回养士,接受中共新安县委指示:要在养士一带建立党的地下活动阵地,兼领导孟津县的横水支部,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当年3月,韩耀力受聘于养士学校任教,他与学校原有的党员教师李清汉开展活动,发展党的组织,但是,当时校长有碍工作,于是,在他们的组织下,发动学生,以该校长有经济问题为由,把校长赶出学校,通过组织活动,由地下党员张耀堂任校长,张耀堂上任后,中共洛阳县委书记赵文甫介绍中共党员邢雪竹来养士学校任教,地下党支部又先后发展张耀凡、孔宪经、王保民、宋希端4名党员,加上曲墙村党员牛凤林,养士学校党支部有9名党员,使养士学校完全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为党开展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0年春节后,中共洛宁地委委员、中共新安县委书记蔡迈轮在养士学校担任教导主任,接着原陕州地委书记关重古和他爱人马惠芳也来学校任教,一时养士学校人才济济,党员云集。据此,组织研究决定:“以既要枳极慎重地开展革命工作,又要齐心协力办好学校”为指导思想,要求大家严格执行,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

      搞好统战,站稳脚跟。为了扩大养士学校的威望,便于党更好地开展工作,党组织提出“继承和发扬首任校长王之藩和总务主任宋希曾殉身办学的精神”,广泛发起了一次群众性的“捐资兴学”运动,于是,四方群众、知名人士纷纷响应,踊跃指资,事后树碑立传,以资盛举,碑文为教师关重古撰文并书丹,言简意赅,文采飞杨,四方人士,争相传诵,因而校风远播,养士学校周围洛阳、孟津,新安几十里的青年学生负笈就读者络绎不绝。

      1940年10月,赵天锡接替蔡迈轮任中共新安县委书记后,公开身份仍为养士学校教师,他把课堂作为传播革命思想、宣传革命理论的阵地,并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述“苏维埃红色政权的美好前景”,说明中国贫穷落后和农民受苦的原因等等,启发学生的觉悟。教师关重古还选择进步文学作品,刻印活页文选,指导学生阅读,同年,校长张耀堂赴洛阳受训,校长由中共洛宁地委委员兼中共新安县委统战部长李之放代理,仅四十天内,校风校纪焕然一新,各教室都张贴着“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列宁语录,学校的早晚和课余时间,到处洋溢着代校长编的《早歌》、《晚歌》和用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谱编写的《养士学校校歌》,雄壮有力的革命歌声激励着青年奋发向上。

      为确保县委安全,搞好统战工作,防止敌人破坏,县委决定中共党员赵天锡、张耀堂、关重古与非党员教师李乾三、校董宋水铎、牛星光和张子杰换帖为结拜兄弟,广交朋友,既保证了县委的安全,又掩护了党的工作。

      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步步紧逼,前线不断传来国土沦陷、同胞被杀的消息,人民无不为国家前途担忧,养士学校在党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女教师马惠芳冒着敌人的空袭,把学生带到野外树荫下,给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讲述八路军深入敌后打击敌人的英勇事迹,音乐教师邢雪竹在学生中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自编自演《不做顺民》、《抗日战歌》等话剧,歌剧百余场,并运用漫画、标语等形式,唤起民众同仇敌忾打击日寇,体育教师刘文远,利用童子军活动,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游击战术。进行防特,捉奸演习。赵天锡还指导学生办校刊和“要闻简报”,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当报纸上刊载意大利声明退出轴心国的消息后,他马上以“我对意大利退出轴心国的感想”为题,指导学生写作文,经过革命教育,养士学校的青年学生,在党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投笔从戎,奔赴抗曰前线。仅1940年4月,先后两次有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9人,经组织输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为了提高群众抗日觉悟,党在学校开展民众教育,成立男、女识字班,由马惠芳任教师,学习文化知识,宣传抗日道理,教唱抗战歌曲。这时,养士学校生机勃勃,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每年县上各种比赛和学业考试,多名列前茅。国民党河南省教育厅长鲁荡平亲笔题写“教育有方”横匾,赠给校长张耀堂,养士学校一时名闻遐迩。学校取得的这些荣誉,为党在校内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隐蔽精干,智歼日寇,1941年,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 掀起反共高潮,中共关中工作团在陕北派交通员来豫西传达干部撤离决定,中共洛宁地委书记赵群一通知中共新安县委书记赵天锡等县级干部撤至延安,1942年,中共河南省委在陕北又派申志远来新安传达干部撤离指示,同时要求党员按中央“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精神暂停活动,但养士学校地下党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斗争,韩耀力和张耀堂除公开揭露当地保长贪污的罪行外并继续输送横水支部马世荣、韩大化、赖化民三名党员赴延安学习,豫西沦陷之际,韩耀力公开组织青年,在学校的操场上训练抗日武装,准备打游击。

      1944年5月,豫西沦陷后,距离养士一里多的横水镇据点上的日军四处骚扰,烧杀抢掠,气焰嚣张,1945年初,赵天锡、李之放等同志在新安县山下一带组织抗日民主县、区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在养士建立交通站,由地下党员王唯一负责,并发展农民党员三人,以经营小商店为掩护,监视横水日军动向,及时向抗日民主县政府提供可靠的情报,1945年3月25日晚9时,养士交通站王唯一、翟良斌二人侦察得知横水据点日军将于26曰出动的可靠情报后,连夜赶到中岳报告给八路军六支队政委张范和黄河支队司令员李之放,他们立即研究,迅速在北岳预设了伏击圈,此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82余人,大快人心。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2.png

仓头镇养士革命纪念馆

      护送干部,提供情报。1945年8月,日寇投降。韩耀力任太岳军区交通总站站长,负责与黄河沿岸各交通站联系,养士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站,经常护送地下工作同志,来往于黄河南北,先后护送过赵子惠、周荣章,孙裕光,韩林、樊保生、王兴运等负责干部20多人次,地下党选派中共党员陈书堂、翟良斌打入新安县保安团了解情况,提供情报。1947年春,养士交通站提供河防情报,使解放军在新安河防薄弱的河段渡河,接应中原五师文(建武)汪(锋)支队顺利渡河到太岳根据地,1947年8月22日,养士交通站又提供情报,使太岳兵团从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的地带,顺利渡过黄河,解放豫西。


主办单位:豫西红色基地联线

Copyright © 2019 豫西红色基地联线(洛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45751645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