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烈士陵园位于潭头镇潭头村上神庙,形成于1968年。
潭头是豫西的古老重镇。宋熙宁二年(1069)建潭州。1921年为防止匪乱沿岭势,修土寨,建筑坚固,防范力强,成为当时地方政权和豪绅富户的金汤固地。
1947年1月24日,豫、鄂、陕军区野战纵队副司令员夏世厚、政委方正平为拯救潭头人民于水火之中,率领第五、八、九、十支队3500余人经大清沟攻打潭头。当时驻扎在潭头的是以冯克功为首的国民党宜阳县保安团和当地的土匪武装共千余人,拥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24挺,迫击炮3门,派11大队驻扎在上神庙。1月25日我野战纵队行至吴成沟口遭敌一个营兵力阻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涉渡伊河,突破敌人防线,击退敌人,迅速占领了石门、小集、上神庙,包围了潭头寨。经过一昼夜激战,冯克功胆战心惊,一面派人用机枪在寨内把守交通要道,以防里应外合;—面组织“敢死队”百余人,在机枪掩护下突攻小集,敌人还在寨墙外放置了枣刺来阻挡解放军。双方在小集展开激烈肉搏战。经一昼夜廝杀,敌我伤亡都很大。敌人之“敢死队”大部死伤,残部败回寨内。我军越战越勇,打得敌人乱作一团,28日凌晨,正当破寨之际,遂闻敌援兵将至,我军奉命撤出战斗,东进嵩县。
潭头烈士陵园大门
野战纵队在攻打潭头寨的同时,为排除战斗障碍,即派军区警卫营夺取潭头东南10多华里的汤营寨。该寨位于汤营村后山巅,四壁陡峭,易守难攻。汤营保长常新田带百余匪兵据守,凭借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顽固对抗。我警卫营攻而未克。次日,纵队副司令员夏世厚又派九支队长薛兴军率领其第二营前往接防。进攻不胜,劝降无效。薛兴军立即召开战地会议,决定发挥我军政治优势,智取该寨。遂召开群众大会,讲解放战争的形势,讲共产党、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动员守寨匪丁之家属叫回亲人,不要再为反动派卖命了。在政策的感召下,即有群众和匪属七、八十人出来为我“助阵”。他们携带柴草夹在我军中间,边行进,边呼喊,父母叫儿子,哥哥叫弟弟,妻子叫丈夫,使敌人无法开枪。就这样,我军安全抵达寨根,烧毁寨墙,攻克该寨。除匪首常新田被击毙、少数匪徒从后山逃跑外,其余匪徒数十人投降。
1947年10月3日,陈谢兵团9纵26旅一部解放潭头。10月底建立区政权。1968年经潭头公社革委研究决定,在潭头上神庙旧址南(现在的潭头村),建烈士陵园一座,将解放潭头牺牲的部分烈士安葬于此,供后人缅怀。1969年4月被定为栾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潭头烈士陵墓
栾川县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