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烈士陵园位于洛宁县城,建筑占地面积23330多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万平方米,形成于1954年。
洛宁烈士陵园大门现貌
洛宁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23330亩,北山南水,紧邻省道八官线,园内苍松翠柏,风景优美,一条小河自西向东从园内流过。园内北部有革命烈士墓葬群,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埋葬着解放战争时期与和平建设年代牺牲的71位烈士(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烈士6名);迎着大门的中轴线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建于2003年,占地100平方米。2013年以来,该县民政部门投资500多万元,把散落在陕西西安及洛宁各乡村的530位烈士墓统一搬迁至烈士陵园。
洛宁烈士陵园墓地
2006年以来,在洛宁地下党早期领导人、交通部原副部长、革命前辈贺崇升的倡议和帮助下,洛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在县烈士陵园院内建造了“洛宁革命纪念馆”。洛宁革命纪念馆主体工程为一层砖混结构,仿古建筑,占地500平方米。
纪念馆主体南边是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纪念碑亭,占地49平方米。李翔梧,1907年生,河南洛宁人。河南省十大革命烈士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10月,奉命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加入联共(布),1929年回国后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1931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红5军团41师政委、红13军政治部主任、红14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5年3月,在江西会昌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李翔梧、刘志敏烈士纪念碑为四面方碑,正面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题写碑名;背面为二位烈士的生平简介;左右两面分别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任穷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黄火青的题词。该纪念碑亭由省委、省政府1985年拨出专款修建。
纪念馆主体对面路东建有烈士纪念亭一座,该亭内有六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碑上记述有我县多位著名革命烈士的生平简介、英勇事迹及领导题词。该亭1951年原建于县文化馆院内,2003年因文化馆改造迁移至此,该纪念亭占地面积4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