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鲁嵩民主县政府旧址位于嵩县车村镇镇区,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保护面积1500平方米。
伊鲁嵩县县委,民主县政府原址
1947年8月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新阶段,为适应战争形势需要,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组建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1947年9月29日,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9纵队司令部进驻伊阳(今汝阳)三屯镇。为配合野战部队南下作战,必须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决定开辟伏牛山根据地并建立人民政权,设立伊鲁嵩县和栾川县。政委黄镇召集纵队副参谋长李静宜、民运部代部长马克逊研究出击计划,并宣布马克逊为中共伊鲁嵩县县委书记兼县长。会后,马克逊率领两个连和伤病员、民兵、民夫1000余人进入山区开展工作。10月5日,他们到达嵩县车村,以车村为中心建立伊鲁嵩县民主政府,隶属于豫鄂陕三地委(专署),所辖范围东至鲁山县的背孜、瓦屋,西至栾川县的三川,南至南召县的四棵树、马市坪、桥端和嵩县的白河,北至嵩县伊河东的纸房、黄庄及旧县、大章等地。
由于干部缺乏,县委领导仅马克逊一人,10月下旬,为加强伊鲁嵩县重要战略地区的领导力量,豫鄂陕三地委派于忠、杜希文、李祝三分别担任副书记、副县长。12月伊鲁嵩县委、民主县政府先后建立了赵村、车村、孙店、木植街、二郎庙、白河六个区委、区政府。马克逊兼独立团团长、政委,副团长李文清。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和巩固各级区、村政权,组建县、区武装力量,募集粮款支援前线。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已经解放,伏牛山区军事剿匪任务已基本完成,县区干部因河南省政府成立和大军渡江作战陆续调离,支援新区或南下,伊鲁嵩县在战略上已无存在建制必要,根据省委指示,中共豫西一地委决定撤销伊鲁嵩县,所辖地区恢复原来属地,车村、孙店、木植街、白河区仍归嵩县管辖。县长马克逊仍留嵩县剿匪,任县独立团副政委、县委副书记,并任嵩县、栾川、洛宁三县剿匪工委副书记、剿匪副指挥,负责三县清剿土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