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岭战斗是解放战争期间,在嵩县范围内发生的解放军和国民党正规部队之间一次最大的战斗。
陆浑岭战斗原址(今库区安岭)
1947年9月5日嵩县解放。12日解放军二十五、二十七旅在纵队统一指挥下集结于嵩县以北地区待命。同时,纵队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谷景生率纵队移住柿树坪,并向洛宁南西山底前进,拟在西山底建立临时后方基地。
9月9日,敌暂编新三师进占宜阳后,以二十旅兵力由洛阳经龙门、临汝镇绕道迂回嵩县,第一二四旅沿伊河西岸向嵩县前进,师主力四十九旅、三旅由宜阳直奔鸣皋,企图合击解放军于嵩县地区。
9月14日,敌一二旅进驻石埚,四十九旅进占鸣皋,第三旅正向鸣皋进发。当时解放军误认为敌仅一个旅孤军深入,所以决定以小部队与敌四十九旅保持接触,以二十五旅、二十七旅歼敌四十九旅先头一个团,以二十七旅主力控制安岭东北地及翟岭之81811高地(安岭东南二公里),以七十九团坚守嵩县城,以一部控制桥北村,第二十五旅集结隐蔽于闫庄、焦沟地区。16日12时前各部队进入指定地区,敌人已攻占田湖。17日9时,敌主力沿公路向嵩县前进,另外一个团由古城向董家岭前进为其右翼。解放军除以小分队节节阻击外,主力隐蔽待机。11时敌主力沿公路进至万安、桥北地区,右翼进抵红沟地区;解放军二十七旅八十团、八十一团由安岭、后岭、下合全线出击,敌仓皇应战陷入混乱,解放军乘机歼敌一部。当时,位于红沟之敌已占领安岭东南高地向解放军反击,掩护其主力于陆浑岭地区展开,解放军第七十三团按时占领程村,截断了敌之归路,但因路程远,七十五团赶到时敌已在陆浑岭高地展开,战机已失,解放军虽多次组织猛攻均未成功。同时,敌二十七旅于南庄渡伊河向嵩县进攻,敌第三旅也已尾随四十九旅到达,敌在兵力地形上均优于解放军。是夜解放军4次强攻,因敌居高临下终未攻下陆浑岭。当时,解放军第二十六旅旅长向守志未到,纵队仍决定二十六旅火速行军参战聚歼该敌。纵队党委会正进行中接到上级电报,始知解放军当面之敌为4个旅,并令立即撤离战场,火速东渡伊河分散敌人。纵队党委立即决定:二十七旅西向洛(宁)南,与何正文参谋长、谷景生主任所率的纵队后方靠拢,以掩护后方;第二十六旅留七十七团坚守陇海北路,保护渡口;纵队率其余6个团东渡伊河。解放军遂于18日拂晓撤出战斗。此次战斗歼敌千余人,解放军亦伤亡500余人。
陆浑岭战斗之后,敌于鸣皋至嵩县间构筑工事,以两个团的兵力向西搜索,以攻为守。解放军为牵制敌人,于9月21日渡过伊河转战于江左、颍阳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