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繁琤故居位于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村西,坐西面东,四周为民宅,北百余米为孟扣路。故居原为土木结构一般民宅,现原貌已无,全部翻修,为徐繁琤儿子徐世豪所居。
徐繁琤(1915—1944),河南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人,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1944年5月,国民党县长姚安之任命徐繁琤为县保安团第一大队长大队副。1944年9月23日下午,徐繁琤和邢传统在老城西关被日军诱捕,惨遭杀害,年仅30岁。1945年11月,国民党孟津县抗日殉难烈士抚慰委员会为其立碑刻石,志其忠烈。碑文如下:
自1937年七七事变以来,倭寇恃其强暴,逐向我国侵略。至1944年初,复以数万众大举侵犯豫西,各县失守,孟津继亦沦陷,并组织伪县府,推行一切奴化、毒化政策,以陷邑人于死地。当时民众既屡受其无人道之污辱,青年士子自多远飏逃避,年稍长而有识者,亦唯有埋首家门,忍气吞声,黯然饮泣而莫如之何。邢君传统、徐君繁琤因素有豪气者也。适逢本县县长姚公安之密令,担任保安团第一大队长及大队副。因鉴于敌寇之非人,又遵令奋然参加伪组织,为第一分团长及团附,专以刺探敌情,策动武力,以冀得间杀敌,或乘机举兵助战,以复国仇。是又我汉族中之无名英雄也。使得行其志,岂非千秋万岁一大快事哉!乃奸徒肆虐,为害忠良。1944年9月23日下午3时,二君竟被小人之诈诱,终以事泄,遭戮于敌顾问奈良场之手。临刑时犹历声骂贼不已,一时人士无不咨嗟泣下。
徐繁琤故居
今也,倭寇投降,大战告终,举世狂舞,人人庆幸,回首以往,痛定思痛,悲二君之不禄,群思有以告慰。姚县长本为民众复仇之大义,已杀其祸首,以快人心。兹再叙事之始末,以期流芳而安忠魂。然则二君之事虽冤于一时,二君之令已播于千古;然则二君之身虽死,二君之精神不死。彼造祸于二君者,适所以福二君也。邢君年37岁,私立两河中学毕业,曾任正阳县剿匪大队长、阌乡预备队中队长、本县国民兵团预备队中队长。徐君年30岁,省立信阳师范毕业,曾任本县县立中学教员及古盟乡乡长。二君俱有老母寡妻幼孤,姚县长曾各为抚恤,以示国家不忘忠烈之至意。因并录之,俾后人知有邢、徐二君者,尤宜爱屋及乌,敬其人以敬其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