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德、雷淑芳故居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陆村207国道东边的潘沟沟内,坐东面西,南北西三面有民居,东靠山。此故居为土木结构厦房,院后有窑洞。故居目前现状:墙体破裂、窑洞坍塌。现故居建筑占地面积约33平方米,为其孙赵正川所有,但无人居住管护。
赵俊徳,字颜卿,又名赵振帮,1901年出生于孟津县会盟镇陆村潘沟,雷淑芳,1900年正月出生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
赵俊德、雷淑芳故居
赵俊德年幼时聪颖敏慧,六岁即入私塾就读。1914年,在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17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1916年,赵俊徳与雷淑芳结婚。1922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系。在校期间,他是最活跃的学生领袖之一,担任食事科长,很受中共一大代表、教师李汉俊的器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多次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在武汉影响很大。1926年春,他偕同班女同学张展儒、王中珍回孟津老家考察。在家乡,他们利用各种关系了解社会现状,并向进步青年介绍南方工运、农运、学运情况,这为以后共产党组织在孟津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丈夫赵俊德的影响下,雷淑芳不断接受新思想,冲破封建礼教,宣传放足,率先剪发,首开孟津新风。1929年8月,雷淑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孟津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入党后,雷淑芳积极活动,首先在教师和校工中发展党员,为孟津负图寺党支部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1929年秋,负图寺党支部成立,雷淑芳负责宣传工作,与上级党组织直接联系。她经常召集主持会议,讨论如何发展组织,并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同时,她利用教课之机,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先后发展党团员11名。1930年7月,雷淑芳以清查负图寺小学校长王景荣克扣、贪污师生伙食费的名义,组织师生罢课、请愿,迫使国民党孟津教肓局撤去王的校长职务。在此推动下,党团组织向县立师范发展,得以迅速壮大。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地区一片腥风血雨,仅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达2.6万多人。这时,赵俊德被党组织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赵俊德被错杀,年仅29岁。
1930年8月,雷淑芳护理母亲赴洛阳就医,组织关系转至洛师附小党组织,继续从事宣传工作。1932年,因组织被破坏,雷淑芳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她购买《母亲》、《差半车麦秸》、《红灯笼的故事》等革命文学和抗日小册子,赠送洛师及附小等学校学生阅读。1970年4月,雷淑芳病逝于孟津县会盟镇陆村潘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