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纪念设施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陕县支建煤矿抢险救援纪念地

  • 介绍
  • 图片
  • 音视频
  • 解说词

        支建煤矿抢险救援纪念地位于陕县王家后乡上庄村支建煤矿东风井。

        2007年7月28日20时至29日8时,河南省三门峡市急降暴雨,降雨量达115毫米,引起山洪暴发。洪水造成流经陕县支建矿业有限公司(支建煤矿)的铁炉沟河河水暴涨。29日8时40分左右,洪水涌入一废弃充填不严实的铝土矿井(紧靠中铝矿业分公司联办的露天采矿大坑旁边),冲垮三道密闭,泄入支建煤矿井下,导致垂深173米的巷道被淹没。该矿井下当班作业人员102人,其中33人脱险升井,69人被困,形势万分危急。事件发生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陕县县委、县政府和支建煤矿、中铝矿业分公司立即组织抢险自救,查找、封堵泄水点,组织向被困人员通风。

         “7·29”淹井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全力施救、科学施救,严防次生事故发生,确保被困矿工生命安全;国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省市领导冒雨赶到并坚守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共同研究确定了“一堵、二排、三送风”的抢险方案,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工作,为抢险救援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经过76个小时的全力施救、科学施救、精心施救,8月1日12时53分,69名矿工无一人损伤,全部生还。后经精心治疗,于8月4日全部康复出院,创造了矿山抢险救援史上的奇迹。

        在2007年8月13日召开的全省“7·29”抢险救援表彰大会上,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省长李成玉在讲话中对“7·29”抢险救援作了高度评价。 “7·29”抢险救援精神既是抢险救援的成功案例,又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8、三门峡市社会主义建设遗址7597.png 

陕县支建煤矿抢险救援纪念地——东风井井口


主办单位:豫西红色基地联线

Copyright © 2019 豫西红色基地联线(洛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45751645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