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党史人物故居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类别 > 党史人物故居

乔道三故居

  • 介绍
  • 图片
  • 音视频
  • 解说词

      乔道三故居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夹沟村。

      乔道三(1915—1951),又名世纲,1915年12月16日生于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的一个耕读世家。七岁入本村私塾读书。自幼聪慧好学,尤喜绘画。父亲乔时化特从登封聘请名师来家执教,以“五经”、“四书”作为教科书。他学做织布、木工和农活,不久即成为行家里手。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抗日热潮。受同学的影响,乔道三到有“小延安”之称的偃师中学读书,以期报效祖国。1935年,他入偃师中学插班二年级,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时,偃师县中学抗日救亡运动极为高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获得全国人民热烈支持和声援,对偃师中学影响很大。偃师中学的共产党组织利用这一大好形势积极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壮大抗日力量和革命队伍,”偃师中学成为豫西共产党的大本营”。在这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影响下,道三同志接触了许多进步书籍,看过鲁迅、高尔基的著作、蒋光赤、邹韬奋主编的杂志和地下党出版的秘密刊物,从而“看清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乔道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党奋斗一生的艰苦历程。

      乔道三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偃师中学学潮,迫使国民党县政府让同情共产党的校长教师留校任教,让因鼓动抗日而被开除的学生复学。他满腔热情地下乡募捐,声援绥远将士奋起抗日的爱国行动。他赞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真诚地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全身心地投入抗曰救亡的宣传工作,为唤起民众而奔走呼号。他随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去国民党15军内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担任支部委员,讲授革命道理,秘密发展组织,扩大党的影响,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

      为了进一步学习革命理论,将抗日救亡活动进行到底,经组织批准,乔道三同志于1938年9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不怕困难,不仅搞好了各项工作,而且在学习上有长足进步,理论水平有显著提高。

      乔道三同志喜爱文艺,擅长画画。1939年初,组织上调他到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又调到华北联合大学文学艺术部深造。在环境险恶、生活艰苦的年代里,道三同志不辱使命,刻苦学习从未间断。他在延安北边桥儿沟居住时,一有空就练习木刻、画画,曾刻过鲁迅头像,画过木屋、树林、宝塔山等自然风光。即使在向华北行军的数月内,仍然把画具放在自制的木盒内,随身携带着,稍有休息时间,就动手作画。有位同志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战争年代,道三同志一定会成为很好的画家。”

      1943年初,他奉命调到晋察冀一地委任材料室工作时,不断下乡,经常深入群众,向人民宣传形势和政策,组织群众减租减息,征收统一累进税,选举各级组织建立并巩固民主政府。

      1944年5月,道三同志经八路军总部驻地麻田(现为左权县),来到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1944年5月,曰寇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汤恩伯部共四十多万人不战而逃,河南等省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为了收复失地,党中央决定抽调力量,恢复并扩大豫西解放区。道三等多位豫西籍干部接受组织派遣,于年底南下经太行山区,越过黄河,到达豫西,与皮定均率领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会师。道三同志受命担任中共偃师县委委员、偃师抗日民主政府责任秘书,具体负责开展政府各项工作。他与县委书记刘石安、县长李煦(民主人士)组织起县大队武装,随先遣支队转战各地,袭击日伪据点,解放广大乡镇,经过“扒头战斗”、“佛光战斗”、“管茅战斗”、“缑氏战斗”,基本上稳定了局面,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县委、县政府的大量工作,多是道三同志领导开展的。他身穿蓝布长衫、戴着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精神奕奕。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感到他亲切、热忱、稳重、沉毅。他是本地人,同乡、同学、亲朋、故旧很多,他根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统战政策,把那些热情高、有能力的知识青年介绍给县政府,分配适当工作,对作出一定贡献的同志还介绍加入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对于抗日坚决、为人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党外人士,如以李煦为首的一批人,则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团结他们一道工作。后来党外人士胡亚卿被日寇打死,县政府还在管茅村开了追悼会,寄托哀思。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同志,明确交代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干,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对于甘于为日寇效劳的民族败类,即使是亲友,也不宽容。郝子龙是他的同学加朋友,当弄清郝在为日寇搜集情报时,便立即令人把郝子龙逮捕枪决了。

      乔道三同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群众着想。他根据党的布置,在1945年春领导了一场“倒地”运动,使在灾荒年景失去土地的农民,又以平价赎回自己的土地。夏秋季节,蝗虫为害,他发动干部群众下地灭蝗,并自制些拍子,亲自到庄稼地里打蝗虫,做出了—定成绩。夏粮征收,他带领干部深入村庄,认真核算,搞好合理负担。

      乔道三同志的模范工作,贏得了偃师人民的称誉。

      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未得到很好的休息,1951年不幸得了肺病,常感胸闷,不断咯血,但仍坚守岗位,努力工作,从不提出请假休养,以致病魔缠身,日益加重,最后经同志们多次劝说,才勉强同意去阜阳、怀远治疗,但为时已晚。7月9日11时45分,道三同志停止呼吸,与世长辞了。


主办单位:豫西红色基地联线

Copyright © 2019 豫西红色基地联线(洛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45751645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