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朴故居位于偃师市山化乡牙庄村。
张之朴(1895—1945),又名张玉坤,偃师市山化乡牙庄村人,佃农出身,幼时家庭贫困,无力读书,就拜邻人吴介人为师,利用劳动之余,读了“四书五经”。他自幼聪明,勒奋好学,深得乡邻喜爱。1912年到洛阳就读免费的外语学校,一年后因父母病故,辍学务农。小时候的苦难生活,给他留下对封建制度的痛恨,激发他探求革命道路和光明前途的思想。
1914年,张之朴投奔在陕西的革命部队,之后加入靖国军,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斗争,走上了革命道路。由于他思想进步,革命意志坚定,办事果断,不爱钱,不怕死,为人忠厚,不久就和于右任、张钫、胡景翼、暴质夫、樊仲秀等革命党人成为至交,他担任靖国军联军的军法处长。在以后军阀混战的风云变幻中,他与胡景翼共同在河南建立革命策源地,1924年张之朴任河南警备司令,1925年经王泽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豫西军委书记、河南军委书记等职。1926年他参加北伐战争,在策应革命军北伐的斗争中,又任国民革命军宛洛别动军总指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张之朴也遭通缉。他被迫在禹县中学校长余士清家里隐蔽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曾和地下党员王如冰、李子纯以及樊百全、吉鸿昌等为营救密县党的领导人张书印而多方活动,奋力相助,使张书印幸免于难。
1934年,张之朴到巩县圣水村,以开采圣水附近的后印煤矿为掩护,暗地发动矿工,组织革命武装。这里地处嵩山之阴的山岳地带,矿藏丰富,便于筹措经费、发动群众,而且距孝义兵工厂近,可待机夺取武器。煤矿出煤了,他利用联系业务为掩护,经常和地下党组织联系。他还策动国民党军李万如、范龙章部弃蒋投共。1936年春,因革命活动暴露,国民党河南省政府派军队查封了后印煤矿,驱赶了工人,张之朴闻讯离开。随后,张之朴受组织指示,在北平参与组织“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并当选为常委,回河南活动。
张之朴故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任豫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1938年他在洛阳接受豫西特委和河南省委的领导,与“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取得联系,在洛阳建立“煤炭合作社"和“益友商行”,以此为掩护积极开展民运和统战工作,并两次下圣水开办煤矿,与矿工广泛接触,了解矿工生活,询问矿工的家庭情况。他公开对矿工讲,开办煤矿的目的:一是保证工人工资:二是从盈利中拿出一部分支援抗日:三是剩余部分按股分红。他还向工人讲:他开矿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大家都有活干、有饭吃、群众有煤烧,大家只要拧成一股绳,煤矿办好了,咱们也就不穷了。他为了保证工人生活,坚持一天一发工资,附近其他矿上的工人都纷纷要求来他的矿做工。张之朴经常以访问矿工为名,走村串户,宣传农民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1942年,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主任袁晓轩叛变,张之朴被捕入狱。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书记长张玉麟,处心积虑地搜集证据,企图置张之朴于死地。张之朴被捕,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遭到河南省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纷纷声援,要求释放张之朴,国民党元老于佑任也致电声援。在各界舆论的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指示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对张之朴的罪名要慎重对待”,但反动派仍然给张之朴判以无期徒刑。后经多方组织营救,张之朴在度过一年多的狱中生活,被保外就医。
1944年4月,日寇侵入豫西,洛阳沦陷,人民群众遭受严重苦难。在这危难之际,张之朴回到豫西,在圣水、上庄、东庄一带树起抗日大旗,很快就组织了200余人的武装,命名为“嵩山抗日义勇军”,出任司令,并以他的满腔热血、爱国情怀和革命者的胆略、气魄,很快把洛阳、偃师、巩县一带自发组织起来的一支支抗日武装团结在一起,就连临汝、鲁山、宝丰各县的抗日武装也都愿意编入嵩山抗日义勇军的麾下。与此同时,张之朴还对那些已经投靠日寇的军政人员,晓以民族大义,争取他们反戈抗日。1944年9月,皮定均、徐子荣、郭林祥、方升普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曰独立支队挺进豫西伏牛山一带,张之朴就和他们接上联系,与之配合作战。1945年2月,八路军河南军区成立,嵩山人民抗日义勇军改为河南人民抗曰义勇军,张之朴仍任司令。在军区领导下,转战南北,为创建河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张之朴所领导的军队,爱护群众,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配合独立大队攻打盘踞在伏牛山区的国民党十五军的战斗中,主攻驻临汝县背孜街的敌人,一举获胜。在配合支队攻打国民党顽匪、巩县县长姚云亭的战斗中,在巩县东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支队在左,义勇军在右。双方夹击,打得顽匪溃不成军,纷纷逃窜,抓获200名俘虏,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姚云亭化装逃跑,投靠了伪师长张之动,躲到了回郭镇的邵寨,义勇军和八路军乘胜包围了邵寨,活捉了张之动。以后在偃师县缑氏大捷中,活捉了汉奸秦敏修,消灭了日伪军司令贾世勋和日伪乡长吴桂吾的发动武装,使巩县、偃师、洛阳洛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王树声、戴季英率领河南军区的部队到豫西,为了统一领导河南的抗日武装,将嵩山抗曰义勇军改名为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张之朴任司令员。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挑起新的内战,向豫西根据地发起进攻。河南军区和豫西先遣支队奉命南下,离开豫西。省委和支队党委决定,张之朴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仍在嵩山地区坚持斗争。张之朴把部队带到巩县嵩山附近,凭借山势的险峻,击退了国民党地方保安队的一次次进攻。由于斗争环境的艰苦险恶,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者产生了思想动摇,尤其是当年伪装积极支持帮助义勇军的瓦公川豪绅胡东六,叛变投敌。1945年10月4日夜,因叛徒胡东六告密,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部被敌人包围,张之朴在突围中被捕。1945年10月5日下午,敌人在巩县瓦公川姜背枣岭,把张之朴杀害。
张之朴牺牲半个多世纪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为了纪念他,在他牺牲的姜背枣岭树起了一座烈士殉难纪念碑,在他家乡的坟前建起了烈士纪念碑。他的光辉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民族振兴,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