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军三故居位于孟津县送庄镇营庄村村西,坐东面西,四周为民居。该故居为砖土结构的地扎窑式民居。现故居原貌保存不完整,窑院许多地方已坍塌,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此故居现为司姓后代所有,但无人居住管护。
司军三(1907—1932),原名兰堂,乳名天锡,河南省孟津县送庄镇营庄村人。自幼聪慧,寄读洛阳外祖母家,展卷成诵,喜擅书画。稍长,在求学期间,他目睹军阀混战,列强侵凌,常挥拳怒啸:“国难在即,怎能高坐书斋,不问苍生!我要当司令统帅三军,为国民洗尽不平!"因此,更名司军三。1926年初,司军三投笔从戎,到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师任中尉文书。同年8月,随师北伐,9月,参加汉口之役,与黄公略及孟津同乡郑宝钟结识,1926年冬,经郑宝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到方振武师(驻河南商丘)学兵训练团受训,后调天津,任万选才部八方面军一军任上尉文书,暗中受中共河南省顺直局领导,开展军运。同年9月,奉命到该部驻保定53师宋天才旅,与郑宝钟、王扬烈等发展党员,策划暴动;宋旅改编为75师后,他擢升为师部书记。
司军三故居
1928年夏,他因军务途径洛阳,召集洛阳第四师范熟人、同乡座谈,向他们介绍国内政局和军事形势;向在学校学习的表弟赵介民赠送《共产党宣言》,并介绍列宁的《从一个人看到一个世界》,讲述苏俄社会与中国国情,使其受到启发。1928年9月,又在郑州介绍表弟赵介民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派其回洛阳与中心县委书记万寿山联系,到第四师范建立团组织。后来,赵介民担任共青团洛阳中心县委书记。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蒋、冯、阎集百万重兵于河南、山东,司军三任万选才75师高云龙团副团长,进驻博爱县清化镇。是年7月,河南军委派方民益、刘振亚抵清化与司军三组织高团暴动。1930年8月,恰遇团长高云龙外出开会,司代理团长,准备伺机起义。但因一副官告密,计划暴露。司军三立即组织团部人员,发动11连全体官兵及其他人员500余人,拉出清化镇,边走边打,向中围、百叶一带进发。途中,遭到清化高团和焦作国民党驻军联合当地土顽武装的围攻。司军三多次组织突围,终因寡不敌众,暴动失败。事后,党组织为使司军三避开白色恐怖,派他到北京师范大学以旁听生为掩护开展学运工作。1930年11月,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13周年,司在集会上发表演说时被捕。半年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获释。
1931年秋,司军三赴西安与中共地下党南汉宸取得联系,入杨虎城部马青宛师骑兵旅任教练,积极组织士兵策反。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招收100名学生成立陕西警备师学生连,自任连长,加紧训练,为起义准备力量。1932年3月,马青宛受共产党的影响,下达起义命令。司军三带领500余骑兵为先锋,奔赴陕甘交界山区,在天水遭到甘肃省保安队的截击。司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不幸,一颗炮弹落在他身旁,壮烈牺牲,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