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石故居位于宜阳县赵保乡东赵保村三区,为土木结构瓦房,由族人居住,现在是张剑石堂重孙张平安改建后居住。
张剑石(1903—1994),又名金光、丽生、亚轩,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宜阳县赵保乡东赵保村。1921年至1925年,他在陕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期间,曾听取共产党员魏野畴演讲,参加进步组织“驱逐刘(振华)吴(新田)大同盟”。1924年他参加革命,1926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回到河南进行革命活动,曾任东赵保小学校长,组织河南青年合作社等革命组织。1929年6月,经中共洛阳特委书记万寿山批准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根据中共洛阳中心县委指示,他先后在宜阳、伊川、嵩县、伊阳(今汝阳)、陕县、济源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员。1933年他被调中共河南工委工作。
1938年1月,他与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接上关系后,被派遣回宜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任中共宜阳县委书记、宜(阳)洛(宁)地委委员。他亲自在赵保乡举办义务学校、屏阳中学、青年抗日训练班、妇女识字班,组织老婆宣传队、怒吼歌咏队等,使赵保成为豫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活跃的地区之一。1940年春天,张剑石调豫皖苏边区任水东地委宣传部长。1944年10月,他奉命回宜阳,创建了以赵保为中心的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成立了伊洛区工委和八路军伊洛办事处及伊洛独立团,先后任伊洛工委书记、伊洛办事处主任、伊洛独立团政委、伊洛特委副书记、伊洛军分区司令员、伊洛专署专员等职,是伊洛区的主要领导人。1945年5月,成立伊洛专署,张剑石任专员。张剑石参与组织指挥伊洛区多次战斗,并在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创建伊洛区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任中原军区一纵队政治部统战部部长、鄂豫行署秘书长兼民政处长。1946年夏参加中原突围,根据领导指示,提前化装突围到达晋冀豫解放区。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解放中原的战斗。1948年他被调回豫西,任豫陕鄂三地委组织部长、宜洛嵩栾剿匪指挥部政委、洛阳专署专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政协秘书长。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1994年病逝于郑州,终年91岁。
张剑石一生身经百战,忠诚如一,功德如山,清廉如水。其故居在赵保革命老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1945年春,王震、王首道、王树声、戴季英等先后率部在此驻扎。
张剑石故居
附录
张剑石谈人生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必须懂得人为什么要活着,生活才有意义,工作才有劲头,才能一刻不停地为自己远大目标而努力,《幼学琼林》上面有两句话:“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十手所指,吾心安可自欺”,在人生意义来说,这确是可以玩味的正经话。
——张剑石七月七日(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