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战斗旧址位于偃师市缑氏镇缑氏村,形成于1945年4月。
1945年2月,王树声司令员率三个支队,渡黄河南下,建立了河南军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胜利完成了任务,改编为河南军区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偃师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时,日军在伊河以南地区到处挨打,无处存身,被迫将各处的千余名伪军集中,盘踞在缑氏镇的三个据点内苟延残喘。日伪军浮山乡乡长秦敏修带百余名伪军驻在缑氏镇中心的磨盘胡同五层楼上;日伪景阳乡乡长吴桂五带伪军150余人盘踞在缑氏镇东门里泰山庙天齐楼上;日伪皇军司令贾世勋带伪军800余人驻在缑氏镇北门的北大寺内。为了保卫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一支队决定彻底消灭盘踞在缑氏的日寇和伪军。
缑氏战斗旧址
1945年4月22日(农历3月11曰)晚,河南军区第一支队、偃师县独立团、区干队和当地民兵在皮定均司令员亲自指挥下,开始围歼缑氏伪军。具体布置是:第一支队3团从西侧包围,35团攻击东南角,偃师县独立团一、二中队围困正北面,三、五、七中队和景阳区干队在缑氏镇北侧各路口埋伏,准备打援。缑氏南寨门为我军的突破口,这里是秦敏修防守的五层楼。经过一夜激战,首先歼灭了盘踞在磨盘胡同五层楼上的敌人,伪军头子秦敏修率残部逃到北大寺贾世勋处。
23日拂晓,一支队和民兵又猛攻泰山庙天齐楼,日伪景阳乡大队长陈连升见势不妙,跳楼逃命,被击毙于东寨墙下。其余敌人妄想冲出包围逃命,逃到东门外沟下,除吴桂五等九名残敌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缑氏战斗旧址院内
23日上午,残敌全部龟缩在北大寺内,贾世勋已在22日夜逃跑,全部伪军由秦敏修指挥,企图负隅顽抗。一支队、县独立团和参战民兵在皮定均司令员指挥下,集中七门迫击炮和十二挺轻机枪,对准伪军炮楼射击,同时展开政治攻势。伪军在支队军事、政治的强大压力下,求救无望,陷于绝境终于在23日下午被迫缴械投降,匪首秦敏修束手就擒。
缑氏战斗,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全歼敌伪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81支,迫击炮11门,轻机枪10挺,掷弹筒6个,炮弹250发,步枪子弹3570发,手榴弹262颗,战马8匹,电话2部。
缑氏大捷以后,偃师南部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整个洛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完全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控制下,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加快了偃师及其周边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