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位于伊川县吕店乡竹园村北树林内,在吕店乡政府南2000米左右,属于丘陵浅山地区,交通相对便利,旧址形成于1944年7月。
伊川抗日游击队成立旧址一角
1944年4月22日,共产党在关林召开了洛阳、宜阳、伊川三县地下党应变抗日联防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抗击日寇”的指示精神。与会的伊川籍共产党员张思贤、袁高谦回伊川后,于6月上旬,张思贤在丁流召开部分党员骨干会议,动员抗日。他要求到会的同志要广交朋友,串联同乡、同学和亲友等参加抗日活动,对于地方上有影响的开明士绅,可以利用讲义气的办法,把能争取的都争取过来。他强调要以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去发动群众,筹备枪支,为搞武装斗争创造有利条件。会后,他带头并变卖家产,卖掉近万斤粮食,1000多斤棉花,大马一匹,让外甥姚刚买步枪40余支,一挺机枪,一支手枪,4箱手榴弹,8箱子弹。在他的教育和带动下,党员群众一下买了几十支枪,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十几天后,张思贤又在温沟张卿家窑洞里召开会议,参加人员有郭华、张行廷、范敬玺、张金伦等十几人。号召联系周围各村以护村保家的名义,进一步发动群众买枪抗日。经过努力,温沟党员温耀玺掌握了50多支枪,姚沟党员姚和谦掌握了20多支枪,官庄李士拔掌握80多支枪,王化沟开明绅士王举善掌握长短枪50余支,各村日夜站岗放哨、武装保卫村庄。
张思贤还亲自做开明士绅乔毓芝、王善举、白文卓等人的思想工作,晓以民族大义,争取他们支持抗日。王善举是王化沟人,有长短枪50余支,他表示愿意抗日。乔毓芝年过半百,也表示积极抗曰。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发动,伊川县党组织于1944年7月正式在吕店竹园村建立了一支游击队,首先在河南豫西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赞扬(1944年,李觉民在抗大学习时,毛主席在开学典礼上讲形势时,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说:“豫西的张思贤同志拉起了六、七百人的武装,举起了抗日的旗帜。”)。从此,伊川县党组织掌握了枪杆子,开始用革命的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汉奸和国民党顽固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