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位于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
1944年12月,日伪军占领了偃师佛光山区抗日根据地,佛光寺成了曰军的一个据点。守在佛光寺据点里的日本兵有一个中队约100多人。佛光峪是嵩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偃师、登封、巩县的连接枢纽,群众有“一盘碾,转三县”之说。抗日军民不会让日寇长期驻扎下去。为了使嵩山和箕山连成一片,皮(定均)徐(子荣)支队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1945年2月,皮徐支队三团由巩县西进,35团从登封白栗坪北上。根据判断,袭击佛光峪,外围的日伪军一定会赶来增援。所以,部署三团的几个连埋伏在佛光以北的九龙角山上,阻击从偃师县城和缑氏方向来的日伪军。偃师县独立闭400多人在西南山地配合作战,阻击从登封来援之日伪军,35团担任主攻。
12日深夜,35团二连突击排摸掉了日军的哨兵,八连突击班的战士向日军住宿的屋内甩手榴弹和打冲锋枪。与此同时,二连三排在寺院东北角的院墙上用地雷炸开了一个大洞,突进院里,一边猛打,一边架起梯子登上北楼,占领了楼上制高点。日军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惊慌逃命。
寺院内的50多个日军官兵被歼灭了。这时,外出“扫荡”的50多个曰军官兵听到据点里剧烈的枪声,马上赶回来增援。袭击战变成了遭遇战,35团团长王诚汉立即命令撤出战斗。他自己带领八连迅速占领了村后一座叫骆驼骨堆山的山头。日军紧接着也往上攻,战斗非常激烈,双方在山上拼起了刺刀。有的战士刺刀拼弯了,就用石头砸,日军几次进攻都没有得逞。
佛光峪战斗进行了一天。八路军在歼灭日伪军100多人后,主动撤出战斗。几天后,日军不得不撤掉佛光寺的据点。
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全貌
此次战斗,我八路军牺牲13名战士。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这13名烈士安葬在他们牺牲的山坡上,并树立了一块墓碑。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能够证明身份的物品,时至今日人们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所以称之为“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
从1968年开始,偃师市府店镇佛光村村民裴麦闹义务看守无名烈士墓,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到2013年的45年来天天守护。老人不止一次对着烈士陵墓说:如果有一天俺走了,俺儿子、孙子为你们守墓。”2013年7月,89岁的裴麦闹老人病重,8月27日下午,裴麦闹突然晕厥,呼吸困难’眼看着快不行了。弥留之际,老人仍惦记着花了半辈子时间守护的烈士陵园。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对大儿子裴现周说:“周……地(意为陵园)的事……交给你了……”。裴现周说:“俺爹跟我说,让我一直把墓守下去。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继续守墓。”
199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偃师市人民武装部、偃师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偃师市佛光乡人民政府共同修缮“抗日十三无名烈士墓纪念碑”。同时,“抗日十三无名烈士纪念碑”被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很多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瞻仰缅怀,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