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马群烈士纪念碑位于洛阳市偃师市大口镇肖村。
李马群(1904—1946),偃师大口镇肖村人。李马群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父亲李圈是个老实的农民,全家五口人,只有二亩薄地。反动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地主豪绅的搜刮盘剥,使他饱经了所有穷苦农民共受的苦难。李马群耿直善良,对穷人体恤怜悯,对豪绅疾恶如仇。他天资聪慧,从小酷爱戏剧,虽没入过科班,却经过名师指点,在舞台上文武全拿,在周围村寨颇有名声,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肖村是偃师靠近山区的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偃洛地委、偃师县委和抗日民主县政府的所在地,号称偃师的“小延安”。李马群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到党的教育和革命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抗战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他以戏剧形式歌颂民族英雄、忠臣良将,激励群众奋起抗战。他从没有暴露过自己的共产党身份,就是在偃师党组织因叛徒出卖遭受严重破坏的时候,他都能巧妙隐蔽继续履行他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
1942年大旱,庄稼颗粒不收,缺粮断炊者不计其数,有的卖儿卖女,逃荒要饭;有的抛尸荒野,葬在异乡。这时,李马群和他父亲开了一个小饭铺勉强糊口。但他仍节衣缩食,拿出钱粮,一部分救济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乡亲,受他接济的有25户,一部分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1944年,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到偃师后,李马群同志积极参加抗日工作。皮定均、徐子荣部开辟豫西时,县政府设在南砦,区政府设在肖村,村内设有农会,农会主席李龙兴、农会副主席李保柱,下设有评议委员会,有5个评议员,分别是李马群、李同顺、李同五、陈南方、姬文中,由李马群同志负总责。评议员的主要工作是,评产量、评公粮、评退地。评产量、评公粮的界线是给地主多评,给贫下中农少评,让地主多交公粮,贫下中农少交公粮,所以打击了地主,保护了广大贫下中农。搞倒地运动,谁的应该倒,谁的不应该倒,该倒多少,倒地政策总的原则是贫不倒富,富的买贫的应该全倒,土地相等的倒一半。例如,李留海赎地主李子勉地4亩多,李龙书赎中农李聚才地5亩左右,李龙书赎中农李书其地2亩多,只1到给一半,李书其是人多地少,所以只赎给一半。李马群同志对上级组织分配的工作认真负责,他和几位老同志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工作到深更半夜,直至通宵。眼熬红、身疲倦也要完成任务。
李马群烈士纪念碑
肖村有个恶霸地主叫李木久,和叛徒、特务、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关系密切。其父李留顺,老奸巨猾。他们父子依财仗势,在村里横行霸道,欺压乡民,民愤极大。抗日民主政府将李木久抓了起来。李留顺东跑西窜,求人说情,并求马群同志去保他的儿子。马群同志不但不去保,还到抗日政府揭发他们父子欺压群众的罪行。抗日民主政府很快处决了李木久。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皮(定均)徐(子荣)支队南下时留下部分粮食,由李马群负责分给群众。分到最后一户时,粮食分完了,马群同志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出来给那户群众。
支队南下后,国民党卷土重来。由于地主李留顺的告密,1946年6月20曰,国民党保安团将李马群同志逮捕,严刑拷打,逼他自首。他立场坚定,宁死不屈。1946年12月31日夜,敌人将李马群同志绑往偃师新城西北角坑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李马群同志光荣地牺牲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