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 新闻资讯
  • 资源类别
    • 纪念设施
    • 党史人物故居
    • 重要机构旧址
    •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
  • 红色记忆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
    • 河南省历次党代会
    • 洛阳&三门峡历次党代会
  • 红色文物
    • 荣誉嘉奖
    • 军事武器
    • 生活用具
    • 书籍报刊
  • 文献资料
    • 图书
    • 文章
  • 红色课堂
    • 线上课程
    • 线下课程
    • 教育研学
  • 红色地图
  • 友情链接
    • 教育示范基地
    • 红色资源
    • 红色景区

党史人物故居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类别 > 党史人物故居

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生活旧址

  • 介绍
  • 图片
  • 音视频
  • 解说词

      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旧址位于新安县正村乡古村,是当时的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在古村驻扎期间生活的旧址,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旧址内部院落布局.png 

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旧址内部院落布局

      刘道安(1905—1950)男,汉族,偃师邙岭乡申阳村人。刘道安从父亲那里受到爱国民主改革思想的启蒙,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得到新思潮的熏陶。当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高潮、北伐军兴起时,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于1927年春加入国民党(左派),同年5月任国民党偃师县党部宣传部长。他深入乡村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大力提倡妇女放足,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以身作则,动员刘氏家族妇女带头放足、剪发,高唱“打倒列强”等民主革命歌曲,参加田间生产劳动,移风易俗,在当时邙岭一带影响很大。在县里,他率先实行男女同校,混合编班。这些革命性行动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对农民意识的空前革新,也是解放妇女发展生产力的一大进步。

      北伐战争时期,刘道安奔走在城乡,广泛宣传“打倒列强,除军阀,救中华“。1927年他参加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道安受到迫害而逃离家乡,考入开封高中,继而考入河南大学,1934年3月,刘道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负责党内机密文件的保管、油印工作,其公开身份是女中教员。当时开封处于严重的白色恐佈之下,刘道安肩负党的机要工作重任,时刻高度警惕应变。当时他特别注意身边的群众掩护工作,认为有群众掩护的基础,再结合运用可利用的上层社会关系,才能更有利于保护党的安全和秘密。实践证明,刘道安白区党的秘密活动的思路是正确有效的。1935年12月,正是一位与刘道安关系良好的看门人赵老汉机智掩护,刘道安才脱离险境,安全去了北平。到北平后,他考入东北大学,当选为学生会代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大规模学生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刘道安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之一。在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中,他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在与军繁镇压的激烈抗争中受伤。他还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代表和民族解放先锋队负责人,被同学们赞誉为“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先锋”!

      由于刘道安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和出色工作,1936年3月,他担任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北平西北区区队长。1937年3月,他负责中共北平市委西北区委的交通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回到河南,1937年10月至1938年他任中共偃师县委组织部长,1938年2月至7月担任中共偃师县委书记。他克服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在坚持党员标准的条件下,大量吸收党员,很好地解决了发展党员数量和保证质量的统一。这时偃师县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全县成立六个区委会,建成50多个乡村党支部,党员人数已经有800多名,成为河南省各县党组织中党员人数最多的县,并且陆续向抗日前线竹沟新四军干部训练班及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输送青年100多人,这些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成为我军和地方党政队伍的骨干。因为刘道安的工作成绩突出,中央局、河南省委特别给予嘉奖,奖发《新华日报》一年,这在当时是特别高的荣誉。

      1938年7月刘道安调任中共豫东南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39年他任陕州地委书记,后又担任豫东地委书记,是一位“党指挥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先锋队员和指挥员。1941年5月,他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到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在延安,曾先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同志的接见,汇报河南党的工作情况,获得充分肯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党派刘道安和一批干部到太岳区工作,他担任中共豫西工作委员会书记,专注于恢复和重建遭受国民党和日伪军破坏的豫西地下党组织。1947年8月,他率中共豫西工委干部,随陈谢部队南渡黄河,任中共豫西工委书记,后任中共太岳区地委书记。豫西解放后,他任中共豫西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1948年12月他任中共郑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在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市总工会主席。他还先后被选为中原临时人民会议代表和河南省人民代表、省政府委员会委员、省党代会代表、省委委员,他身兼多职,日夜操劳,终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50年9月21日病逝,英年45岁。

      刘道安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忠诚不渝,中共中央组织部将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铭刻碑文盛赞刘道安同志“对党忠诚,积极负责,作风正派,生活朴实”。中共河南省委称赞他:“道安同志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十六年如一日,他的艰苦朴素、民主负责的作风,他对党、对人民事业的忠诚不渝,他长期坚持地下党的工作和开辟豫西解放区的贡献,都将给党和人民以永远的记忆和悼念。”

      1948年至1949年,洛阳刚刚解放,时势尚未稳定,豫西五地委、五专署、五军区都曾在新安县古村村驻扎,是时任豫西五地委书记刘道安率部在新安县古村驻扎期间的住址。


主办单位:豫西红色基地联线

Copyright © 2019 豫西红色基地联线(洛阳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豫45751645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